400-123-4567

走进学院机巧善工械而不舍——机械工程学院火星电竞官网

 火星电竞官网机械工程学院起源于1933年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机械科,前身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机械系、镇江船舶学院机械系、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系、江苏科技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08年改名为机械工程学院,是学校创办最早的系之一。目前学院在校研究生人数为420人,本科生1200余人。  学院充分挖掘本学科国内外高水平人才,重点培养青年优秀人才,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学

免费询价

24小时免费质询电话400-123-4567

  • 产品详情

  火星电竞官网机械工程学院起源于1933年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机械科,前身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机械系、镇江船舶学院机械系、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系、江苏科技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08年改名为机械工程学院,是学校创办最早的系之一。目前学院在校研究生人数为420人,本科生1200余人。

  学院充分挖掘本学科国内外高水平人才,重点培养青年优秀人才,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学院教职工现有108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正高职称18人,副高职称38人,博士65人,双聘院士1人,客座教授3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江苏省自科优青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0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镇江市劳动模范1人。

  本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主干方向)、国防特色学科,办学历史悠久、行业特色鲜明,是学校最具有办学特色的标志性学科之一。在2015年省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评估中获优秀等级,学科主要支撑的工程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电子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火星电竞官网。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和工业设计4个本科专业。本学科长期围绕船舶机械装备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难题开展深入研究,参与了“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航空母舰、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等国家重大装备的研发工作,在船用主辅机设计与制造、舰船装备机电控制和船舶机械装备仿生设计等领域优势突出,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领域特色鲜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学院拥有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4个,共享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12个,作为江苏省唯一支撑船舶机械装备行业的学院,为船舶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目前已成为我国国防和船舶机械装备行业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院一贯重视与海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不断拓宽办学途径,与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开展科研与办学合作,近5年,共400余人次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主办或协办国内外会议20余次。在国内,注重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先后与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船绿洲镇江船舶辅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36个,切实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院主持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学生在省级、国家级比赛获奖近100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

  近几年学院升学高校:保送及考取休斯顿大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爱丁堡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以机电结合为特征、支持机械学科发展的教学与科研基地,主要承担机械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机电控制类实验与实训任务,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技能培训、毕业设计、各类竞赛、科学研究等实践性环节提供支撑。下设机械制造实验室、机电控制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数字化设计制造实验室和工业设计实验室5个二级实验分室,共40多个实验室。中心拥有教学科研设备台套数达2100余台套,资产总额3900余万元,包括数控车铣复合中心等16台套大型数控设备,激光干涉仪等8台套高精密测量设备以及各类基础、专业实验实训设备。中心结合本科生创新计划和各类学科竞赛,设置专门的创新实验室,开放各类实验教学平台,保障学生培养质量。

  张明谦,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993届校友。历任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监事,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改革办主任,现任葫芦岛市市委、副市长。

  舒畅,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2届校友,历任中国船舶集团华舟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船舶集团华舟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规划发展部主任。

  肖贵坚,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8届校友,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第11届磨粒技术委员会委员、《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青年编委。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表面完整性加工及其服役性能研究。承担并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获得优秀论文报告2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国际专利4项),行业标准2项。曾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一等奖、青年教师教学创新三等奖、重庆大学“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

  李洪玉,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1届校友,苏州柯易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2020年开始创业,目前运营300人技术团队,为新能源行业、智能制造行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械、船舶海工及国防行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团队合作、国际视野、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等综合素质,能胜任机械(特别是船舶与海工)装备设计制造、应用研究、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专业综合实训、工程基础训练(金工)、企业实习。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体系里涵盖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与生产管理等知识内容,因此该专业学生适合船舶、航空、汽车、物流、制药、食品等生产型企业和研发单位,从事机械工程技术、设计研发、产品销售服务和企业管理等工作。

  周宏根教授,工学博士,教授,机械工程学院院长。1998年7月在江苏科技大学任教,2015年赴日本琦玉工业大学作访问学者。2014年入选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5年入选省双创人才计划、2016年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第三层次)、2017年入选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020年入选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2020年入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目前担任中国国防科技信息联合会船舶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舰船先进焊接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近5年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承担工信部、国防基础科研、企业科技攻关等项目23项,累计到款1500余万元,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在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件,已授权12件,取得软件著作权8件;获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唐文献,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现任江苏省“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船海机械先进制造及工艺”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机械工程学院“海工装备数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团队带头人。

  长期从事复杂产品数字化开发、船舶及海工装备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30余项(其中,大型工程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江苏省发明专利优秀奖1项、奖或荣誉11项;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8件、国外发明专利3件,申请PCT专利13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7篇;撰写学术著作3部。

  主持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1项、江苏省教改项目2项、校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出版教材2本;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含研究生教育)、校教学成果奖4项;指导或参与指导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项目5次,获奖4项,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朱永梅,教授,镇江市“十佳教师”、校优秀教师。主要从事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海工装备关键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微结构特征及曲面结构特征等方面研究。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微课比赛一等奖等科研、教学奖励12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3本;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5篇;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船舶行业及地方装备制造类企业,培养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机械、电子、控制和计算机等学科基本理论,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健全人格、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国际视野等综合素质,能够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胜任现代机电产品(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计算机接术,机电传动控制。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体系里涵盖了产品设计、控制、维护与生产管理等知识内容,因此该专业学生适合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及电器及其他生产型企业和研发单位,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管理、销售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

  刘芳华,教授,入选丹凤人才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2005、2013年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机电液一体化及控制,多体动力学,机器人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国家级学会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两项,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1部;主持或以主要完参与国家重大专项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8项、国防预研课题6项,企业联合攻关项目30余项。

  钟伟,副教授,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气动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和“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校优秀教师。主要从事流体传动及控制、气体润滑理论与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多项企业委托开发项目;出版教材1本,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电、船舶海工以及互联网+创意设计行业,培养学生掌握工业设计理论、技能,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及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设计创新思维、艺术审美/创造/表现、工程应用等能力,具有智能交互设计、品牌设计与管理等创新专业技能。能策略性解决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等设计问题,服务于机电产品、船海装备及环境设计创意领域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表现,工程材料,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就业方向:工业设计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艺术、工程技术、文化、用户心理、商业营销等。因此该专业学生适合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

  李立红,博士,副教授、工业设计系专业负责人、美国乔治亚瑞金斯大学Georgia regents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20年获国家科技成果奖1项;出版专著4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0余篇;发表艺术设计作品20余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专利2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2项;作品《凝眸》被美国Morris Museum of Art国家美术馆收藏。

  刘李明,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镇江设计艺术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工业设计教学和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整合创新设计、智能产品设计,在游船游艇、工程装备创意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经验,先后在中国“好设计”等设计大赛中获奖。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持参加国家、省部级项目3项,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申请专利10余项。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8〕4号)公告,我国高校首次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及工程实践能力,掌握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在智能制造工程、机电及自动化工程领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智能化工厂系统集成、信息管理、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张建,教授,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省第四批“企业创新岗”特聘专家,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培养对象。主要从事复杂机电产品数字化开发及深海工程装备基础理论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发明专利优秀奖1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三等奖1项,地市级或社会力量教学科研奖16项。指导研究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2部。第一或通讯发表SCI收录论文25篇(ESI高被引1篇)、EI收录/北大核心26篇。第一作者出版学术专著3部。第一发明人获发明专利40件(国际专利6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

  刘金锋,副教授,入选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校“优秀党员”、作为指导老师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赛铜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学生竞赛项目江苏省特等奖和国家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省一等奖两项。近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企业攻关项目5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纵向项目3项包括国防基础科研项目2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1项。在此基础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检索15篇,EI论文6篇;申请并公示发明专利30项,其中授权12项,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撰写中英文专著各1部,参编教材1本。

  温馨提示:在浏览“走进学院机巧善工,械而不舍——机械工程学院”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